称象教学设计

时间:2024-08-08 10:06:44
称象教学设计

称象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称象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称象教学设计1

一个七岁的孩子,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曹冲称象的故事,因此而广为流传;曹充爱动脑筋,善于观察,富于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本课重点介绍了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抓住第四自然段让同学充分朗读,让同学在读中感悟;并借助课件或教具进行直观演示、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辅助学习,分散教学难点。

学习本课,无需分析课文。要通过朗读,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文末的问题,给学生创设了拓展思路的氛围,可以给学生留下时间和空间,进行讨论交流。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导语: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称象,让我们看看曹冲想出一个什么好办法称得大象的重量的。

2、学习生字“称”和“象”。

二、学生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要求:

1、借助汉拼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是否读的正确。

四、朗读感悟

1、看多媒体动画(事先自制课件),听教师范读,初步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个办法?

3、小组交流:说说自己对这些办法的看法。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练习说句子。

5、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1)曹冲称象具体的办法是什么?听第4自然段录音课文,边听边看课件演示。

(2)让学生自己再读读这段课文。

搞清楚要称出大象的重量:

6、对学生提出的不懂问题展开讨论.

(1)大象上船后,船为什么下沉?

(2)象上船后,为什么沿着水面在,船舷耻面一条线.

(3)象上岸后,往船上装石头,为什么要装到画线的地方.

(4)再读这一段,说说曹冲想出的办法比官员们提办法好在哪儿?

我们应该向曹冲学习什么?

五、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动脑筋想一想:

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好的。你还有没有比曹冲更好的称象办法?

六、课堂小结:

曹冲称象的办法很有创造性。造不出称象的大秤可以用船;不能把大象宰了,就用石头,想出了一个别人想不出的办法。曹冲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富裕联想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同学学习。

称象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1、《称象》是一篇传统课文,记叙了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七岁时就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课文的重难点均应放在第3、4段的理解上。

2、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学习曹冲称象的方法时教师可利用简单的课件或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可制作一套操作简便的纸片教具。用硬纸片,剪一头大象,画上眼睛、耳朵等;剪一条大船,涂上黄色;剪一块梯形,画上灰色石头。教具的大小以易操作、便观察为宜。课前,在大船、水面、大象、石头等纸片教具的正面贴上透明胶带。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教师边分析边将以上教具逐一贴在黑板上。

3、保证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和候答时间,指导学生评价各种称象方法的优劣,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4、可采用变序及板块教学,随机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教学,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预设目标:

1、了解曹冲称象的方法和其中蕴含的道理,知道要灵活运用知识,才会想出好办法。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3、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目标:1、了解课文大意,能正确朗读课文。

2、学会13个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的意思。体会“直”的意思。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

二、学习2、3段。

1、播放曹操和官员们议论的画面。

指名回答:他们在干什么?

板块一:

学生回答:他们在议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1、自由读课文,划出描写“这么大的象”的句子,指名读,齐读。正音:柱(翘舌音)堵

2、师范写“柱、堵”想想他们有什么特点?(形声字),各写三个,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它们。

3、学习板块二。

板块二:

学生回答:他们在一边看一边议论谁有办法称出大象的体重。

1、那么,官员们想了些那几种办法称象呢?

2、曹操听了反应如何?为什么?(四人小组议论)

1)比较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同?(体会直的意思)

曹操听了摇头

曹操听了直摇头

“直摇头”是什么意思?谁能边说边做动作给大家看。(学着摇了一下头)这叫直摇头吗?谁再做做看?“直摇头”说是不住地摇头,表示很不同意。曹操为什么不同意呢?

1)大象宰了就死了。随机学习:宰zǎi(书空)说说,“宰”在字典里有几种解释?结合“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块的再称”想一想,“宰”在这句话里是什么意思?(“宰”在字典里有三种解释,在这里是“杀”的意思。)

2)没有人有力气提起大秤,因为大象太大了。(进行板块一的教学)

板块三:

1、最后,大象的体重知道了吗?是谁想出的办法?

2、学生回答。

3、检查第四段的预习情况。

1)指名读课文。正音:沉(翘舌音)

2)自由读课文。

3)找出其中的生字:沉、线、搬。想想怎么记住它们?交流汇报。

4)这三个生字,学生各写三 ……此处隐藏16267个字……怎样称象的。

(2).出示课件,看一看曹冲是怎样称的。

(3).用上“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在小组内说说曹冲是怎样称的,推荐一名最好的给大家说说。

(4). 以小组为单位按曹冲称象的办法设计一张称象流程图,设计好后到台前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同伴交流的能力)

4.按照曹冲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了吗?学习最后一段。

(四)拓展延伸:

1.曹冲的好办法是怎样想出来的?

(五)课后检测

1. 作业练习。

(1)按课文内容填空。

先把大象赶到( ),看船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身上()。再把大象( ),往船上( ),等到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然后把船上的石头搬下来( )。()一共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2)读一读,比一比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A)曹操听了摇摇头。(B)曹操的儿子曹冲七岁。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的儿子曹冲才七岁。

(C)大象有多重呢?

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六)反思促学

1.通过学习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2.如果你当时在场,你会有哪些好办法称这头大象?

称象教学设计14

第二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昨天我们上课时同学们都做了实验,很多同学都能想出曹冲的这个办法,用它来用小秤称大物件。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呢?

2、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读这个故事,争取能讲给别人听。

二、朗读感悟:

1、请小朋友一边听课文,一边想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小组讲,指名讲主要故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3、把你读得最好的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评,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组织学生反复读,弄清:要称出大象的重量,第一步怎么做?(赶象上船,在船身下沉处画条线)第二步怎么做?(赶象上岸,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第三步再怎么做?(称船上石头的重量)第四步怎么做?(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

4、学生再读三、四自段,比较一下,官员们提出的方法与曹冲的办法相比,有什么不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又不杀大象。)

5、在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其余的四个二类字,“倒、艘、沉、止、微”。使学生结合课文理解。

三、实践创新:

1、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和动脑子想一想:曹冲的办法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很好的,你还有什么比曹冲更好的办法?请你大胆地说一说。

2、学习讲这个故事,讲出比曹冲更好的办法。先在小组内讲,再派代表在全班讲。

第三课时

【导学流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我们知道,我们不但要读故事,讲故事,还要从故事中学会认字,那么上节课小朋友们们学的字都还记得吗?出示生字,如果大家全部认识,老师会奖给大家一个故事。

2、师讲故事:聪明的徐文长。

3、说说你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了什么?启发学生遇事要动脑子。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组织学生进行观看,说出自已认为难写的、易错的地方进行汇报。

2、重点指导:“点、照”二字的四点底。“象、像”二字,指导下面的弯钩,要写正。“再”字要下横长,后三笔是:竖、横、横。并注意“在”与“再”二字的不同。

3、学生自已练写。师检查,并单个指导。

称象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能够正确人生生字,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

2.正确读写生字、词。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板书课题:

出示动画片《曹冲称象》,学生仔细观察、思考:这是一个什么故事?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曹冲称象的故事,板书课题21.《称象》。

比一比哪个同学学得最好!好不好?

二、学习、理解课文:

1.出示课件,听课文朗读,学生边听边标出自然段序号。

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a.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b.想一想为什么要称象呢?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

c.教师小结:官员们都想知道大象有多重。

3.学习第3、4自然段:

a、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称象的方法?这些方法都是谁想出来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

第一种方法:造一杆打称,称出大象的重量———有的人说

第二种方法:把大象宰了,割成一块一块的,再来称——也有的说

第三种方法:把大象赶上船,来称大象的重量——曹冲说

b、集体讨论:谁的办法好,谁的办法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朗读课文,体会曹操听了他们称象的办法后,截然不同的态度:

曹操听了直摇头。

曹操边听边点头微笑。

c、学习曹冲的办法:

1)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独立完成课堂练p.60.第5、6题;指名反馈。

2)归纳步骤:

赶象上船──→船身画线──→赶象上岸──→装石上船──→搬石称重

3)实验演示;

4)朗读体验;

5)尝试复述:指名复述――评议――同桌复述

4、学习第5自然段:

1、指名朗读,了解称象的结果;

2、体会“曹冲才7岁。”想出称象的办法比官员强,比官员妙,这实在难能可贵。

三.指导背诵:

1.出示背诵提示

为什么称象——讨论称象办法——称象过程——称象结果

2.学生熟读成诵。

教学设想: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够把课文所讲的故事讲给他人听。

四:读字、写字:

1.出示课件,开火车认读生字、词。

2.教师范写生字,学生临摹,独自填写田字格。

3能够正确认读生字,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五、拓展延伸:

根据当时的条件与环境,你觉得还可以采用什么更妥当的方法来称象?

七.板书设计:

21.称象

赶大象上船画线

装石头齐画线

称船上石头得大象重

《称象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